3日,县农业局农作站组织县种子管理局、县土肥站、县植保站、县植检站等单位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对水稻“一种两收”核心示范区之一的排市镇官科村150多亩再生稻田进行了现场收割测产,通过实割、称重、丈量面积、测定水分、杂质,最终现场公布实收测产结果,徽两优898再生机亩产374.4公斤,加上头季实收产量638公斤/亩,头季+再生季亩产稻谷1012.4公斤;两优S6再生稻亩产342.8公斤,加上头季实收产量688公斤/亩,头季+再生季亩产稻谷1030.8公斤。结果表明我县再生稻核心示范片亩产突破1000公斤。
“水稻一种两收是在水稻收割后,通过施肥、管水等田间管理,从稻桩上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稻谷的栽培方式”。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费长亮介绍说。“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和米质优等十大优势,是解决种植双季稻面积下降和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需要”。
全国种粮大户雷小明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在种植过程中采用节本增效、绿色轻简的稻作技术,推行“两减”(肥料减量和农药减量),种植再生稻亩投入肥料费约150元/亩,农药费30元/亩,种子费用100元/亩,人工费约250元/亩,整地、机械费用约200元,田管费用100元/亩,土地费用400元/亩,再加上其它费用,合计投入1400元左右 “头季+再生稻”平均年亩产103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1.10元/斤,每亩产值2300元,扣除各项开支,每亩纯收入900元。
据了解,我县今年在枫林镇花塘村、枫林镇大桥村、排市镇官科村、浮屠镇森铺村、荆头山农场、王英镇新街等地建立了“一种两收”核心示范区,面积达1500亩,均表现出头季稻高产,后季再生能力强、熟期适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张丕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