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站近期剥查二化螟发育进度,结合历史资料和天气因素,预计第一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主要为害早稻大田、再生稻、中稻秧田。
一、发生时间: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羽化盛期4月26日-5月8日,幼虫孵化盛期5月7日-5月19日、高峰期5月12日。
二、主要依据:
1、冬后基数较高:我站3月上旬多点剥查二化螟,冬后基数平均1330头,比去年偏少12.5%。
2、发育进度: 4月17日在陶港、木港镇剥查二化螟共77头,其中蛹18头,化蛹率23.3%。一级蛹3头,占总虫量的3.9%,二级蛹3头,占3.9%,三级蛹5头,占6.5%,四级蛹2头,占2.6%,五级蛹5头,占6.5%。
3、气候条件适宜:我县今年4月份气温偏高,5月上中旬气温、雨水,有利于二化螟发生。
三、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5月12日-5月24日。
2、防治对象田:早稻大田、再生稻、中稻秧田。
3、防治标准:每亩有卵块120个,或每平方丈1个枯鞘团,立即开始防治。
4、防治药剂:每亩选用以下一种药剂:
(1)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毫升,
(2)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奥得腾)5毫升,
(3)55%苏·杀可湿性粉剂75克,
(4)10%阿维·氟酰胺(稻腾)30毫升,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农药“减量、零增长”计划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策,有人作过统计,使用种子处理剂可使农药用量减少约1/3之多。种子处理对环境影响小,效率亦高,对人、畜比较安全,持效期相对较长,无论经济上、健康上、药效上均优于大田喷施,为种植者带来极大利益,获得很高收益,成为当今农药使用的重要趋向。水稻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晒种、消毒、拌种等,可以促进种子后熟,同时可杀灭病菌,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是确保苗齐、苗壮的关键措施。种子处理简单易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各地农户进行播前种子处理,具体方法:
1、选种、晒种:稻种在催芽前抢晴天选好种,晒种2-3天。
2、种子消毒:对细菌性病害、稻瘟病、稻粒黑粉病、恶苗病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以下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即可。
①用独定安(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克加水2斤浸种2斤24小时;
②用强氯精浸种消毒,1斤种子用1克强氯精加水2斤浸种8~10小时;
③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1毫升药兑水4斤)浸种24小时。
按以上方法浸种时,若每10斤水加入“碧护”1克或“芸苔素内酯”6毫升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增加抗干旱、抗病、抗低温冷害的能力。
3、拌种:催芽前(破胸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10毫升对水50毫升(即1两)混合均匀,配成包衣液,拌稻种1-2公斤,防治水稻苗期蓟马、稻飞虱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