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业农村 > 乡村建设

陈平:“服装老板”改行当“现代农民”

发布时间:2020-09-18 18:35 来源:阳新县农业农村局

近几年,随着我县农机技术日益成熟,各式各样的农机出现在田间地头,这些农机不仅能够代替农民进行日常的农务劳作,还能达到高效率、高水平、省成本的效果。

16日,记者一行来到荆头山农场,实地采访了农机是如何影响我县农业发展的,也了解了“服装老板”陈平是如何改行当起“现代农民”的。 

甘愿回乡当农民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天的阴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秋高气爽的味道,气温也持续下降,没了往日的燥热。

上周三,趁着空隙,陈平来到荆头山,驾着小车穿梭在网状似的机耕路,看看在此承包的 360亩水稻是否成熟了。

陈平在荆头山土生土长,自家有20亩柑橘园,全家的生存全靠这些橘子。在他的印象中,父母一辈子跟田地打交道,不仅累且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陈平从小就决定要离开农村,到外地去发展,改变农民身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20岁不到,陈平来到广东谋发展,从开始给别人打工,到后来自己当老板,实现了身份的成功逆袭。“在广东做服装生意,一年能赚80多万。”陈平笑着告诉记者。

期间,陈平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回到家乡,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农民,且当得高兴、自豪。

仔细一算,陈平在广东发展有20余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家乡的牵挂越发强烈,乡愁越发不可收拾。“父母的年纪大了,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不得不考虑回家了。”

回家做什么,一直困扰着陈平,使得他不敢轻易下定决心。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承包农田种植稻谷。

经过深入了解,陈平发现如今的农业今非昔比,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也不再是靠手工劳作,取而代之的一台台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机。

这一发现,让陈平兴奋不已,他找准了回家后发展的路。

2016年,陈平告别广东带着妻儿回到老家,开始了他的现代新型农民之路。

农机催生新一代年轻农民

荆头山农场耕地面积32200亩,其中良田17400亩,柑桔5000亩,养殖水面6800亩。“荆头山就靠三大产业,水稻、柑橘、水产。”陈平介绍,之所以回乡当农民,就是因为对农业熟悉。

回乡后,陈平在荆头山承包了360亩农田、在白沙镇承包了140亩农田,还跑到大王镇承包了300亩农田,全部种植稻谷。同时,陈平购买了两台收割机、一台拖拉机。

从开始的逃离农村,到现在一心一意做农民,陈平解释,这是时代在变迁,自己的思想也要改变。“我看到了农村大有作为。”

    说自己是农民,陈平即认可又否定。他说,“说我是农民,我又不下地干活,都是农机干的,说我不是农民,可我确实在做农活的事。至今,我也无法给自己个确切的定义了。”

在荆头山跟陈平一样回乡当农场主的年轻人还有5个。“他们年纪在30岁至47岁之间。”陈平介绍,且承包面积均在500亩以上。

聊起老一辈农民,陈平用了一句当地的谚语概括了他们的苦:六月不晒背,十二月掉眼泪。“意思是说,六月天不去田间里辛苦劳作,到了冬天就没得吃的了。”

可想而知,当时那一代农民靠手工插秧、收割得流多少汗水。“我记得父辈们一年到头没得歇的,结果还吃不饱。”陈平回想起儿时看到父辈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记忆犹新。

陈平告诉记者,现在种水稻,从打田、播种、插秧、施肥、打农药到收割,全部靠农机作业。一台农机一天至少能作业150亩,而人工一天作业不了几亩。农机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能够达到高效率、高水平、省成本的效果。

每个星期,陈平会抽一两天时间,到大王镇、白沙镇和荆头山看看水稻的长势,平常都忙着学习现代农业新知识,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 

抱团协作实现利益最大化根据市场行情,分不同档次,陈平种植的水稻有三个品种:再生稻、黄华粘、普通稻,也会轮种油菜、花生、芝麻等农作物。“我这有绿色食品稻谷和普通稻谷,价格相差较大。”

同时,陈平种植出来的稻谷自己加工、自己包装、自己销售。除了在当地售卖外,陈平还通过网上往外销售稻米。今年从疫情到现在,他在网上销售了16万斤稻米。同时,他的电商平台还销售油和土特产。目前,销售渠道稳定。

为了把市场做大做强,陈平和另外五个承包大户抱团协作,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靠单打独斗已经过时了,只有资源整合,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陈平说,合作社的农机除了自己耕作外,还给一些小型农场主耕作,但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降低了小型农场主的成本。

陈平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拿打田来说吧,人工一天的费用在500元左右,但是一天打不了十亩,而农机一亩才收取20元,一天却能打田150亩。“这个费用就相差好几千块了。”

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买不起农机的小型农场主,都会请像陈平这样有农机的大型农场主去帮忙。

随着对农业知识的深入,陈平的思维也在发生着变化。针对农田的不同特性,种植不同的水稻,更大化地让每一亩农田增加产量,实现利益最大化。

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县已经实现农机作业。如今新一代的农场主正在替代老一辈农民,成了新的主力军。( 石振华  张丕兴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