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业农村 > 农技推广

阳新县“再生稻”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9-03-15 08:02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一、头季稻栽培技术

育秧移栽

(1) 选择品种。以早中熟品种为主,生育期在135天以内,如丰两优香1号、徽两优898、两优S6、两优121。

(2)播期。保温育秧,总的原则是宜早不宜迟,于春分前后“暖尾冷头”浸种,“冷尾暖头”播种。确保再生稻安全齐穗。在3月20前完成播种。

3)播种量。每亩大田用种量:手插秧3斤,机插秧3-4斤,秧田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10以内。

4)播前准备。浸种前晒种1-2天,先用咪鲜胺浸种12小时,冲洗干净后,再用清水浸种12小时后催芽,露白时用克百威进行种子包衣。

5)秧田施肥。底肥用水稻专用肥(氮磷钾的比例为22:8:15)50公斤,结合整秧田1次施入。秧苗两叶一心时亩追施尿素5公斤作“断奶肥”,移栽前5-7天施亩施尿素5公斤“送嫁肥”。

6)秧田病虫害防治。注意预防低温烂秧和病害。移栽前5-7人喷施送嫁药,用于防治稻蓟马、螟虫和稻瘟病等,药剂可选用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三环唑等。

(7)适时移栽。人工栽插可采用宽窄行(宽行9寸、窄行5寸、株距5寸)移栽,或者采用宽行窄株如5X8寸移栽。机插秧秧龄25 天以内,株距调整到4寸左右,每亩插1.5-1.7万蔸,每蔸栽2粒谷苗,每亩插足6-8万基本苗。

8)大田施肥:

底肥: 用丰乐种业“底孕”牌水稻专用肥(氮磷钾的比例为22:8:15)40公斤。或者一次性施用宜施壮“全营养长效缓释型水稻配方肥(氮磷钾的比例为22:6:12)”50公斤,后期不追肥。

分孽肥: 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公斤。

孕穗肥:晒田回水亩施尿素和钾肥各5公斤。

促牙肥:一般在头季收割前15天施用,如果在雨后施用效果更好,亩施尿素7.5-10 公斤和钾肥5-7.5公斤或施用丰乐种业“稻荪旺”牌再生稻专用复合肥(催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25:5:10)10公斤。如果头季后期有脱肥早衰迹象,则施肥时间可适当提前,尿素用量适当提高一些。

(9) 科学管水。浅水插秧和返青: 浅灌一落干一露田2-3天循环湿润灌溉;晒田控苗: 总苗数达预计穗数的80% (即蔸平11苗数左右或时间到5月25日前后) 开始晒田控苗,晒至泥不陷脚即可;浅水孕穗,切忌干早: 抽穗后干湿交替灌溉促灌浆,以气养根,以根保叶,寸水追肥打药。收获前5-7天排水落干断水。

(10) 防治病虫。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等。具体防治时间参考县植保站病虫情报。

(11)及时收割,适当留桩。根据头季稻的高度和收割时间确定适宜的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与倒2叶叶枕平齐为宜、一般株高

110厘米以上的品种留茬50厘米,株高在100厘米左右的品种留存 40厘米左 右。收割时,要做到整齐一致、平割不要斜,并晴收,具体是晴天下午阴天全天,雨天抓紧雨停后抢割,后稻草要及时运出田外,不要压在稻桩上,踏倒的稻桩应及时扶正,促使再生稻发苗整齐一致。

、再生栽培技术

(1)科学管水。头季稻收割后,必须及时灌水护苗,头季收割时如遇高温干早,则应给禾蔸浇清水,以增加田间湿度,降低温度,提高23节位芽的成苗率。再生季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

(2)酌施提苗肥再生稻提苗肥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2-3天内施用,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使再生苗整齐粗壮或施用丰乐种业“稻荪旺”牌再生稻专用复合肥(提苗肥)(氮磷钾的比例为25:5:10)10公斤。。

(3) 防治病虫害。一是在头季稻收割后迅速防治一次稻飞虱,二是在再生季破口露穗前5-7天防治穗颈瘟、稻曲病和稻飞虱

(4)合理使用调节剂在头季稻收割后2-3天内,每亩用“920”2克,兑水50公斤喷施;在始穗期,每亩用“920”或碧护2克加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

(5)黄熟收割。由于再生稻各节位再生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抽穗成熟期也参差不齐,所以要坚持黄熟收割,不宜过早,以免影响产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