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阳新 > 投资阳新 > 招商动态

淘汰落后产能 培育新型产业 富川大地绿意盎然

发布时间:2018-06-06 13:22 来源:黄石日报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矿产资源逐步枯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黄石,以铁心硬手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从阵痛中走出,不仅让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更让绿色沁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日常的生活细节,在一大批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
  阳新,地处幕阜山下,水域宽广,尤其具有后发生态优势。如何在尊重、保护生态的大前提下发展经济?
  对这个命题,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娲石水泥)给出了答案。
  厂区粉尘滚滚,工人灰头土脸——这是传统水泥行业给人的印象。
  4日,在娲石水泥,记者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厂区清洁宁静,齐整的欧洲夹竹桃开出白的红的鲜花,构成一幅和谐相融的画卷。
  胡龙明是娲石水泥品质部负责人。这位80后小伙,在中国水泥行业摸爬滚打10年,见证了水泥行业的巨变。
  七年前,胡龙明来到娲石水泥。“最开始一年公司清洁生产观念不强,相应设备也没有投入,厂区灰蒙蒙一片,工人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我们一件衬衣从早穿到晚还洁白如新。”
  “水泥行业,必须响应国家号召,环保优先,高效节能,循环发展,打造绿色工厂。”该公司总工程师罗吉祥说。
  正是基于这种发展理念,娲石水泥探索出了一条节能环保的新路子。厂区内,两条皮带廊横贯厂区,一头连着全密封的堆棚,一头连着生产车间,运送过程全封闭,避免二次污染。以往粉煤制备车间是最脏的地方,一个班次下来口罩要换好几个,如今因采用先进的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现在一个班次下来,口罩与新的没两样。
  “在清洁生产领域赏罚并重,职工的月工资达4000元左右。”在这样的机制下,“清洁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在水产中心区,记者看到了长达70米的旋转窑。离窑还有20多米,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里面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余热则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胡龙明说,娲石水泥利用余热每年发电6千万度,满足了公司40%的用电需求。把这些电换算成钱,约4000万元。
  在窑尾,有一个高近10米、形似漏斗状的设备。“这是最大的一个除尘器,一小时可除尘20吨。”粉尘经环保处理后,不仅做到了生产固废物零排放,还可以作为原料再次使用变成产品。
  据介绍,娲石水泥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挖潜,将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钢厂电炉渣,变废为宝,固体废弃物的使用量占水泥产品产量的40.12%。同时,大规模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变频节能技术,每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改造设备工艺,累计投资已超2亿元。
  “熟料综合能耗、水泥综合能耗、碳排放三项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罗吉祥说,娲石水泥年合计还有6000万元真金白银的综合效益。
  娲石水泥只是阳新生态发展战略的一个样本。
  近年来,阳新不断发起生态保卫攻势,全面关闭了沿江非法小码头、矿山,并优化空间格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深入推进辖区内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近期又关闭了传统落后砖厂。同时,公检法等职能部门强力介入,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对涉及刑事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达到“查处一宗、震慑一方”的效果,形成打击和震慑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护住青山,留下碧水。目前,阳新生态种养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日渐繁荣,绿色成为发展的主角,“灰色经济”正加速退出历史舞台。(田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