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阳新 > 人文风光

白沙镇墩福驸马墙:明朝驸马宅的精美遗存

发布时间:2014-09-23 08:29 来源:

今年,白沙镇墩福影壁被列入了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提起墩福影壁,白沙镇墩福村夹墙湾的村民都知道,不过,他们更熟悉的叫法是“驸马墙”。22日,记者前往墩福村夹墙湾寻访墩福影壁的真容,并了解到驸马墙背后的故事。

现代文明夹缝中的明朝遗迹
当天一早,记者一行到达夹墙湾后,就开始打听墩福影壁的位置。正挑着担子准备下地干活的75岁村民董明义,弄清记者来意后,会意地笑了笑,立即放下担子,朝七弯八绕的巷子走了进去,这堵建于明朝的驸马宅中仅存的一面影壁就迎面出现了。
驸马墙被民居三面环绕,墙脚生出丛丛杂草,墙面上精细的龙、鱼、花、草图案等,却在暗示着它昔日的辉煌。“明朝万历年间,我们村出了个驸马,这驸马墙是驸马宅残存的一部分。”董明义说,和其他村民一样,他对于驸马墙的了解,来自于祖辈的口口相传,“所以知道一点儿,但要细说也说不太清楚。”
董明义介绍,夹墙湾的人,可谓都是这位明朝驸马的后代,所以村民都姓董。“听以前的老人说,驸马宅的面积约有一百五六十亩,带花的墙壁最初有三面的,后来损毁了只剩下这一面了。”今年31岁的村民董兴平说,挨着驸马墙的那栋新楼房所在的位置,据说就是驸马宅的旧址。
关于驸马墙,《阳新县文化体育志》中有记载:墩福驸马墙位于白沙墩福村夹墙湾,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墙体高4.87米、宽5.67米、厚0.43米,砖雕墙面约10余米,上方以祥云吉木烘托二龙,下方以山石走兽拱卫二鲤,墙边及墙墩饰满珍异图案。谱载,宅主董曰壮伺楚府仪宾时取滕焉郡主,蕲王为之在乡建驸马府,及兵库、马厩、粮仓等。
驸马墙的顶部是用砖模仿木结构做成的斗拱状壁顶,用来保护影壁不被雨水冲刷;壁身是用传统的砖雕艺术做的装饰,雕花细致古朴,龙鳞细腻,山石、花草、灵兽生动形象而富有立体感,寓意吉祥。经过四百余年的历史沧桑后,如今的驸马墙,墙身的图案已有部分破损。这一面被旁边的土屋和新建的楼房夹在中间的驸马墙,在不停地与不同历史文明相抗争的过程中,将四百多年的光阴拉到了同一平面上。
万历年间董姓驸马客死他乡
影壁犹存,当年驸马何去何从?“这个驸马叫董曰壮,准确来说,他不是皇帝的女婿,而是皇帝的哥哥楚王的女婿。”说到明朝这位驸马,今年76岁的村民董才松讲起了他收集整理后的故事:
生于富裕家庭的董曰壮为人仁善,青年时就在该村附近的百佛山上求学。有一次,府第在蕲州(现黄冈蕲春)的楚王后嗣中一个王妃准备到白佛山拜佛。在王妃到百佛山拜佛的前一夜,梦见一条龙盘在柱子上,王妃觉得寓意很吉祥。第二天王妃到百佛山拜佛,随从的侍卫严肃威武,山中的书生吓得都跑了,董曰壮是里面年纪最小的书生,当他发现王妃和侍卫时,来不及跑开了,吓得爬到了柱子上。王妃见此情景,联想到梦中龙盘于柱上的情景,心中高兴,后招董曰壮为府上驸马。
董才松说,董曰壮当驸马后,府第主要在蕲州,所以严格来说,夹墙湾的驸马宅不算是驸马府,驸马后来也并未死在夹墙湾,但郡主(驸马的妻子)却是死于夹墙湾,葬于夹墙湾。“到明末,社会动荡不安,董曰壮死在了外地,他的亲人为了纪念他,给他建了个衣冠冢。”董才松说,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的大动乱中,驸马宅损毁了,三面影壁也只剩下这一面了。“文革”期间,村民不忍这一面影壁被毁掉,用泥巴把整个影壁糊起来了。文革后,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洗,使得影壁上的精美图案又重现于世了。“驸马墓上写着‘仪宾府董曰壮’,至今,每年清明扫墓,村民都还会去驸马墓祭拜一番。”董才松说。
时至今日,夹墙湾的村民依然为村中出过驸马感到骄傲,并且也很重视对驸马墙的保护。县文物局局长柯忠说,在古代,影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地位显赫的人家里才允许建影壁。“加之年代较久、砖雕精美,这面影壁显得尤为珍贵。”柯忠说,文物的保护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希望村民以及社会其它方面的力量,同文物部门一同来保护好文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