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春,中共武汉地委在县域龙港镇建立阳新最早的党组织——下畈党小组。同年10月,共产党员肖作舟(武昌农讲所学员)、华鄂阳(留苏学生)受中共湖北区委派遣,在龙港成立阳新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在龙港组织秋收暴动,点燃武装斗争烈火。次年春,龙港党组织发动黄桥、朝阳、茶寮三地武装暴动,随后建立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龙港遂成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最早的红色区域。1929年秋至1930年夏,何长工、李灿、彭德怀率红五军各纵队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初,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鄂东特委迁至龙港,同年8月改名为中共鄂东南特委,隶属中共湘鄂赣省委,管辖湖北、江西、湖南21个县600多万人口。此后,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第三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红军后方医院、彭杨学校等48大党政机关在龙港相继成立,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时有“小莫斯科”之称。
迄今,龙港保存有革命旧址70多处,其中有36处于1981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红军街”, 又称龙港老街,亦称革命旧址一条街,坐落在龙港河畔,全长800余米,宽5米,清一色青石板路面,两旁全为青砖布瓦二层明清时期旧式铺店,一进数重。店铺前均砌有2级石台阶。店面为红漆门板和地板。街道蜿蜒曲折,市面古朴典雅,是江南古镇缩影。2001年7月,“红军街”及其附近共16处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2处集中分布在600米长老街,这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是一处不多见的保存较完整的革命旧址群。在这些革命旧址中,保留有当年的标语、壁画近百幅,被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和“苏区文化艺术宝库”。烈士墓群。龙港镇境内有6处红军烈士墓群,安葬着3000多名来自湖南、江西、广东、湖北等地的红军战士遗骨,其中有碑墓46座。革命纪念馆。位于龙港镇新街,前临106国道,后倚狮子山,与龙港烈士陵园毗邻。建于1976年,王任重亲笔题写馆名。馆内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特委办公住宿处、特委防空洞、陈列室,收藏文告、书刊、信件、武器、壁画、烈士遗物等革命文物和照片共500余件,反映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光辉历史,再现彭德怀、李灿、何长工、吴致民、黄火青、曹大骏、叶金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光荣业绩。此馆于1995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黄石市委命名为黄石市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近3年来,年均接待游客万余人次。彭扬学校。位于龙港河下游,由萧家宗祠和万寿宫组成,占地2100平方米。1930年5月,鄂东南特委根据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提议,为纪念彭湃、杨殷二烈士,在龙港创办鄂东南军政学校,名曰“彭扬学校”。彭扬学校按军事编制分为政治、机炮、步兵、青年4个大队,学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课程设置有政治、军事、文化三科,开办3年,为红军部队和地方武装输送大批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政工干部。旧址还保留有当年绘制的红军反围剿斗争壁画,书写有“优待俘虏条例”和“打到武汉去、打到长沙去”等墙标,保存着当年军事课教材、试题和试卷。2001年5月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