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迎峰度夏,是一场能源电力供应“保卫战”,面对夏季用电“大考”,阳新县运用科技手段赋能电网运维,构建"空中+数字"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陶港镇官塘村,一架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对变电站设备和外部线路进行精细化自主巡检,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像仪将实时画面和数据回传至监控后台。
“现在我们进行的是线路杆塔的测温工作,当前显示我们的温度是24度左右,这是正常的,如果温度超过70度就是非正常状态,那我们就要多加巡检,解除障碍。”国网阳新县供电公司陶港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刘涛边操作手中的无人机边说道。
无人机、热成像仪等智能手段深度嵌入运维体系,巡检效率提升数倍,已成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最硬的“底气”。
刘涛表示,过去像这一片稻田如果要巡检的话,大概人工巡视需要花上一天以上的时间,应用无人机之后,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科技手段并未完全取代人力,而是实现了更高效的“人机协同”。运维人员根据后台智能系统生成的巡检报告和预警信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巡查和消缺工作。
陶港供电所安全员从志强说:“我们在外面用无人机巡查过后,自动上传到我们pms3.0系统,它通过AI智能识别杆塔、线路、金具有哪些安全隐患,它会自动识别出来,像这样的杆塔它自动会圈选,圈选过后我们就把这个列入隐患计划,上报及时除缺。”
走进国网阳新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智慧大脑——电网智能监控平台正全天候运行。大屏幕上不仅实时滚动着全县总负荷、各区域用电数据,更接入了遍布电网的在线监测装置传回的海量信息。
国网阳新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柯有强表示,今年入夏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阳新电网的负荷已经达到67.47万千瓦,带来了较大的一个挑战。与过去相比最大的转变就是停电之后,从被动的抢修转变到现在的实时监控异常数据和隐患,可以提前采取带电作业或者运行方式调整,进行主动的运维除缺,避免造成停电事件。
从高空到地面,从现场到云端,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为我县电网迎峰度夏工作增添了强有力的“智慧”筹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孟庆紫 贺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