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抗日英烈黄骅的故乡——木港镇丰台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淑芳、原河北省石家庄警备区第五干休所政委张海波、黄骅烈士孙子黄俊友、黄俊财和我县部分老战士、退役军人、党员干部门齐聚木港革命烈士纪念园,共同收看阅兵直播。从烽火岁月到盛世今朝,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受祖国强盛,告慰先烈忠魂。
为了能在爷爷的故乡观看阅兵盛况,黄骅烈士的孙子黄俊友、黄俊财特意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河北省黄骅市赶到木港镇丰台村。阅兵直播中,他们神情专注地盯着电视屏幕,生怕放过阅兵式的每一个细节。
黄骅烈士孙子黄俊友说:“我们今天看了阅兵式,展现的都是一些先进的武器,飞机,远程导弹,我们国家国防的强盛,深刻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志气有能力保护和平的。作为一个烈士后代,一个红色的后代,我们要一直宣传红色文化,让千千万万的下一代受到教育,团结一致,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在观看现场,还有两位特殊的观众。88岁的柯亨根参加过抗美援朝,在他的熏陶下,孙子柯于楠18岁考入军校,立志报效国家,现在担任空军某旅排长。谈到如今的变化,两代军人感慨万千。
抗美援朝老兵柯亨根自豪地说:“在电视上看到了国家的强大,我们国家的先进武器在天安门广场上展示出来,向全国人民展示,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国家的武器强大,我们能够战胜任何来犯之敌。”
空军某旅排长柯于楠坚定地说:“作为革命后代,老前辈老党员的子孙,我会铭记历史,牢记老战士的嘱托,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抗战精神,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当屏幕上受阅方阵迈着铿锵的步伐时,一批批国产新式装备震撼亮相,大家不由自主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阳新县老兵工作室宣讲团成员从相农表示,这次阅兵展现了国威、军威,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也看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一心铸就的钢铁长城,能够肩负使命,担负起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维护国家安宁的责任和重担。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作为一个老兵,要不忘初心、源源不断地散发自己的热和光。
阅兵式结束后,现场高唱《歌唱祖国》,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随后举行的纪念活动中,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向烈士纪念碑鞠躬、敬献花圈,参观了黄骅烈士纪念馆,并为黄骅烈士雕像献花。
木港镇青年党员周佳丽说:“看了今天的阅兵直播,内心十分激动,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彰显青春担当。”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生于阳新县木港镇丰台村,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期间,他英勇作战、屡立战功。1943年4月,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30日,在河北省新海县(现河北省黄骅市)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时,被叛徒杀害,年仅32岁。2014年9月1日,黄骅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丰台村早已旧貌换新颜,红色精神正化作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丰台村党支部书记柯亨友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硬化了全村道路,建起了文化广场,打造了现代化农业基地,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黄骅精神传承好,把家乡建设得更富、更美!”
跨越80载春秋,代代相传的红色信仰从未改变,先烈的夙愿已成为现实。这场特殊的“观礼”,既是对英烈的深情告慰,更是一次精神的集结——以先烈为灯,向未来而行,新时代的老区人民,正沿着英雄的足迹,续写新的华美篇章。(邢浩 洪涛 石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