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新县2025年度招投标领域试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通过推动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及探索招标文件提前公示制度,成功破解招投标市场痛点堵点,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阳新方案”。
此次改革以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为双轮驱动。在主体责任落实方面,阳新县细化制定《招标人主体责任清单》,覆盖招标全流程16个关键环节、80余项具体责任事项,明确履职标准与权责边界。同时,将责任清单嵌入电子交易系统,对资格条件设置、定标理由说明等关键操作设置强制校验与留痕功能,实现“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数据显示,改革后招标文件因排斥性条款被修正比例下降65%,招标人内部合规审查率达100%。
为提升招标透明度,阳新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招标文件提前公示”制度。非涉密项目正式发布招标文件前,需在黄石市公共资源交易门户网站进行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广泛征集潜在投标人及社会公众意见。试点期间,8个项目通过该制度累计采纳合理化建议3条,有效清除隐性壁垒,招标文件异议投诉量同比下降40%,项目首次招标成功率提升15个百分点。
智慧监管体系的构建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阳新县依托市级平台打造“数据监管看板”,实时监测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自动生成履行评估报告,实现从“人工抽查”向“数据驱动”监管模式转变。同时,建立与纪委监委、发改、审计等部门的线索移交与联合惩戒机制,形成“自查自纠—受理核查—问责处理—信用惩戒”闭环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精准打击,市场震慑力显著增强。
改革还带来项目推进效率的大幅提升。全流程规范化与透明化减少了程序争议导致的项目延期,平均交易周期缩短10%,投标人投标隐性成本及招标人组织成本同步降低。据了解,市场主体对招投标公平性、透明度的满意度较改革前显著提升,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阳新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改革成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监管模型,推动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并将有效措施固化为地方规范性文件,构建长效机制。(钟传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